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星空体育有限公司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24162686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播客 对线pp电子荷赛“当事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5-29 13:39:18 次浏览

 pp电子官方网站涵盖了2022年全球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这也是荷赛第二年按区域划分奖项。  前不久,微光邀请了本届荷赛亚洲区评委何伊宁、获得亚洲区荣誉提名的摄影师储卫民,以及本届荷赛被调底的摄影记者郑新洽进行对谈,一起聊了聊我们眼中的荷赛与新闻纪实摄影。  本期对谈微光首次尝试以播客的形式放送,习惯图文版的朋友可继续向下滑动阅读。  播客 对线荷赛“当事人”音频:进度条00:00 01:06:

  pp电子官方网站涵盖了2022年全球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这也是荷赛第二年按区域划分奖项。

  前不久,微光邀请了本届荷赛亚洲区评委何伊宁、获得亚洲区荣誉提名的摄影师储卫民,以及本届荷赛被调底的摄影记者郑新洽进行对谈,一起聊了聊我们眼中的荷赛与新闻纪实摄影。

  本期对谈微光首次尝试以播客的形式放送,习惯图文版的朋友可继续向下滑动阅读。

  播客 对线荷赛“当事人”音频:进度条00:00 01:06:34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微光:先请伊宁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荷赛亚洲地区的5位评委,以及你们的评选流程吧。

  何伊宁:今年荷赛几乎所有赛区都是在线上进行评选的,亚洲区是唯一的例外,我们是在孟加拉国达卡的Pathshala摄影学院进行的评选。

  这次的评选团队包括了来自印度的摄影记者Altaf Qadri,他长期关注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灾害等相关领域;年仅26岁的黎巴嫩马格南摄影师Myriam Boulos,专注女性议题和黎巴嫩问题的创作;来自叙利亚的摄影师、策展人Issa Touma,他在叙利亚做了第一个摄影图像类的画廊;《日本新闻周报(News Week)》的摄影总监片岡英子,作为亚洲区的主席,她会汇集我们的意见,代表亚洲区评委进入最后的国际评选环节。

  我们在评选的过程中有许多关于地缘政治、经济、宗教、环境问题的讨论,大家也都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这些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在摄影领域,它其实更多是考验评委对历史、政治、经济等各种各样议题的关注。

  荷赛的奖项分为单张照片、短故事、长期项目、开放形式四类,所以我们前期的评选是四轮,每轮各一类。根据作品数量的差异,每一轮评选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让我很惊讶的是这次投开放形式的摄影师数量很少,相比单张照片、短故事、长期项目这些传统新闻报道的类型,开放形式更加鼓励大家用多元的形式去创作,比如网页、多媒体,甚至可以改变照片的形态。其实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多关注一下这个类别,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新闻摄影的模式,跟当今语境下更加开放、创新的纪实摄影创作联系更紧密。

  本届荷赛获得开放格式奖的作品《在这里,门不为我开》。摄影师用老照片、书信以及他自己拍摄的影像表现了埃及的一个沿海渔村因海平面上升不得不搬离,他们如何应对集体记忆和文化的湮灭危机。

  何伊宁:我一定是以摄影本身来判断,当然四种类型的奖项在评判标准上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都是去讨论摄影师在掌握一个题材、进入一个议题时,他的拍摄方式与视觉表达是否能跟题材完美结合起来。

  何伊宁:在前期的几轮讨论跟评选中,我们都尽可能把2022年跟亚洲相关的所有重要的事件涵盖在内了。当然因为奖项的数量是固定的,还是有个别遗憾,有一组表现斯里兰卡内战的照片就让我印象很深,但是没有进入最后的提名名单。

  微光:你如何评价此次唯一提名荷赛的中国摄影师作品,储卫民的《未完工住宅里的微光》?

  何伊宁:今年我们依然收到了许多来自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与疫情有关,在评选前期我们也会筛选出一些拍得很不错的,但是很遗憾它们没有进入到下一轮。

  储卫民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那种亲密感,以及他在作品中运用的统一的创作手法,都让评委团队觉得这是一组非常优秀的项目。这组作品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这么多年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值得讨论的点。与大量表现疫情的作品相比,它的时效性没有那么强,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它值得被我们推进亚洲赛区的最终评选。

  微光:在评选作品时,评委是否知道摄影师的国籍?你认为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与亚洲其他国家摄影师的作品在风格和选题上有明显的区别吗?

  中国的作品与亚洲其他地区的作品相比,比如南亚、东南亚的自然灾害,阿富汗、黎巴嫩的动乱等等,画面的冲突感没有那么强。当我看了这么多图像之后pp电子,说实话还是对自己所处的安全环境感到很欣慰的。虽然对于摄影师来说,我们不是要去“比惨”,但荷赛毕竟是一个新闻类的比赛,它对于题材的要求,或者说对于全球重大事件的捕捉层面上是有很多要求的。

  微光:我们此前做了一期介绍本届荷赛入围作品的推送,在后台收到了一些评论。有人说在这些照片中感受不到荷赛无国界、无政治的初衷;也有人疑惑为何“亚洲都是苦难,欧美都是先进。”对此大家怎么看?

  何伊宁:我认为从荷赛的角度上,一方面是想挖掘一些在地的摄影师,另一方面是希望把这个区域的真实性,权力、资源的分布更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包括这次亚洲区最终获奖的关于水资源问题的长期项目,是亚洲极少数来自中亚地区的投稿,跟地域、地缘也有很大的关联。这组作品的图像性,时效性,它所讨论的环境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的,所以从亚洲区评委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把最值得讨论pp电子、最应该受到大家关注的摄影项目和事件送到更多的观众面前。

  本届荷赛亚洲区长期项目获奖作品《伤痕累累的水域》,讲述了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最终关心的都是“人”。所以无论评委也好,荷赛的设置也好,其实都是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发掘我们是否在过往的比赛中把谁给“漏”掉了。

  当然每位观众肯定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包括日本、韩国这种发达国家的一些负面事件,比如安倍晋三被刺杀这些事件最终也都没有进入到这个评选池,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储卫民:说实话我今年第一次仔细观看了荷赛的每一张获奖作品,包括荷赛的宗旨“Connecting the world to the stories that matter.”,就是把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展现以及连接出来,所以它对人类当下所面临的这些困境或者问题确实会关注的比较多一些。

  可能不是像很多观众想的那样,荷赛只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前几年荷赛获奖的也包括欧美地区各种移民问题和冲突等等。但是我的确觉得,看多了这种苦难的作品后会有些“麻木”。比如战争的主题,第一次看的时候很震撼,觉得这个世界的确急需改变。但是如果每年都有同样的战争题材入选,我也会疑惑,一直拍这个问题都没有改变,那把它拍出来的意义是什么?

  后面我会谈到今年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组作品,就是欧洲地区的长期项目《零耗能转型》。比起其他获奖作品关注苦难,它非常特立独行,并非是以问题作为驱动,而是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进行拍摄的。这位摄影师非常详细地调研了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创新技术,这组作品其实也显示了荷赛近年来的一些变化,我相信它对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是更有帮助的。

  本届荷赛欧洲区获得提名的长期项目《零耗能转型》。可再生能源、食品生产新技术和循环经济可被视为寻求绿色转型的欧洲公司的主要方向。为减少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欧盟制定目标,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将其净零(尽可能减少到接近零)。摄影师记录了一系列帮助该目标实现的创新技术。

  微光:卫民你好,很多人是在网上通过风光摄影认识你的,很惊讶于在主攻新闻、纪实摄影的荷赛入围名单中看到你,有同行说你“干了摄影记者该干的事”。是什么契机让你拍摄了《未完工住宅里的微光》这组作品,并投稿给荷赛?

  储卫民:之前我很多传播很广的作品都是在国外拍的,比如获得国家地理大奖的那组就是拍的格陵兰。对国内的观众来说,这些作品在视觉上特别新鲜,所以会比较容易传播,但我也始终在思考怎么去拍中国,做了很多尝试。

  最开始尝试的一组作品叫《不一样的中国》。用了无人机、卫星地图等现代技术发掘中国的自然风景,并且用社交媒体上比较流行的滤镜风格呈现出来,但我还是觉得有一些问题。它展现出的仅仅是非常漂亮的风光,但是它没有表现出我们这些年来巨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从我出生到现在的这近几十年,我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变化都是非常大的。

  怎么去表现这种时代的变化?我一直想找到一些符号或者角度去切入。所以我的第二组拍中国的作品叫《火车看中国》,拍摄了火车车窗外的景色以及车窗内乘车的人,通过一种个人化的视角去呈现铁路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拍摄《未完工住宅楼里的微光》,起因是去年6月份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相关的视频报道。一方面我自己也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对于买房的问题深有体会;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以房地产驱动的发展模式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或者存在一些隐患。这也是我一直想表现的故事和题材,所以当时就决定去拍这个项目。

  因为我以前是拍风景的,所以当时最开始我在网上发的是一组景观摄影作品,全部是从建筑的外立面往里去拍灯光。与此同时我也继续在网上寻找还有哪些烂尾楼有业主住进去了,最后找到了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楼盘,然后联系了当地的业主,让他们带着我走访一些住户。

  这组偏向传统纪实摄影的作品对我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包括前期怎样和这些采访对象沟通,以及拍摄的时候如何与他们交流。

  微光:拍摄的时候你有思考过以什么角度切入会更利于这个题材的表现和传播吗?

  储卫民:因为此前的视频报道已经很全面了,如果我再去用图文讲故事的方法挖掘这些业主的故事,就会完全比不过那些视频。我当时觉得,我这组作品需要是高度视觉化、概念化的,才能引起更大的传播。我从摄影师托德·希多(Todd hido)以及另外一位3D艺术家那里获得了一些视觉的灵感,最终找到了这样的呈现方式。

  后来我在网上发布的时候把它调成了暖色调,也是想表现一种希望的感觉,我想展现这些业主在这种环境下仍然非常坚韧地在生活。选取这样的角度也是为了让这个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进而帮助拍摄对象解决他们的问题pp电子。

  储卫民:这组照片主要使用的是索尼的A7R4微单,也有使用无人机。无人机的视角透视会更舒服一些,它可以平视,从更高的视角去拍摄。比如这次荷赛我的第二张作品,有一个人在烂尾楼里做网络直播,就是用无人机从楼外面进行拍摄的,直接平视的一个角度。

  微光:最后我们看到这组作品呈现的全部都是竖构图的,当时你是有一个怎么样的设计或者考量?

  储卫民:这次拍的大部分都是竖构图,因为本身住宅楼就是一个竖向的空间,很多的图片也是想通过竖向拍摄去表现它体量的高大。当然也有拍横构图的照片,但是因为我投的是组照,我认为还是尽量统一会更好一些,所以做了筛选。

  我这次也尝试拍了一些肖像的作品,但怎么选都选不出来满意的,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拍摄对象的表现还是不太自然,所以脆把所有正面的肖像全部删掉了。最后在编辑的时候,我发布的顺序是一张从屋里拍的、一张从屋外拍的,我想模拟翻书的感觉,观众在阅读的时候视角也会不断变化。

  另外,我这组作品拍的景比较多,人比较少,所以当时我选了一张人物最大的照片做封面,这样阅读的顺序就是从最近的个人化视角慢慢到最后一张照片看到整个小区以及它的整体环境,这也是想表明,随着视角不断地拉远,我们看到了更广泛的问题。

  储卫民:其实每年的这些国际摄影比赛我都很关注,但是因为一直拍风光,以前从来没投过荷赛,正好去年拍了这组比较纪实的作品,我就投给了荷赛、IPA(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

  储卫民:第一次就入围确实比较惊讶。我当时还重新后期了一下,因为之前在网上发布的版本调色幅度比较大,仔细看了荷赛的投稿规则后,感觉要求还是挺严的。大家现在在荷赛官网上看到的这组作品,我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噪点和曝光,基本上相当于原图直出。

  还有一张照片是仰拍的,由于透视效应变形了,一开始我把它矫正成了垂直的,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矫正会不会冒犯荷赛的规则,所以即使我觉得那张照片很好,最后投稿时还是舍弃了。

  微光:正好说到后期,想问一下作为一名后期高手,你是怎么看待摄影后期的?新闻、纪实摄影往往很强调照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过度后期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你在对这类照片的处理上是否与风光摄影有所不同?

  储卫民:我平时的作品主要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现在的社交媒体是图片海量的时代,还面临着视频和AI图片的冲击,所以我的照片会在现实基础上做一些后期的调整和发挥,让它显得比较有吸引力,我希望让观众先看到我的作品,再谈其他。

  我也希望通过后期给作品加入自己的一些主观思考和观点。比如投稿荷赛的这组作品pp电子,我想表达在黑暗的环境中、旁边都是未完工建筑的情况下,他们发出了“生命之光”。通过后期调色把暖色调加强,突出了我想表现的这种情绪,观众就很容易就能get到这个点。

  另一个例子就是《火车上的中国》这组作品,它都是在火车上拍摄的真实场景,但是我会通过后期的方式进行拼接,把车窗内和车窗外有视觉关联或内涵联系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我觉得后期对我而言是创作里非常重要的手段,我平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作品时会大量地应用后期,这与我在投稿比赛时尊重规则并不冲突。

  《未完工住宅楼里的微光》这组作品,前期我差不多拍了1万张素材,后面针对不同的比赛或平台,选择空间就会比较多一些。

  郑新洽:正好聊到参加比赛,其实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伊宁,作为荷赛评委和艺术策展人,你怎么看待这些通过参加比赛去证明自己的摄影师?

  何伊宁:我个人认为比赛是一个很好的通道,让你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不建议盲目无差别地参赛。刚刚听储卫民介绍他前期的准备,从视觉模式到传播效应都是做了非常多功课的,这样才会让投奖更“有效”。我鼓励大家在投奖前仔细阅读和调研这些奖项过往的获奖作品,精准地选择那些你认为跟你作品契合度比较高的奖项去尝试,把你的作品展现给更多专业的观众。

  何伊宁:我觉得摄影类的话像Portfolio Review(影像专家见面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种线下的交流可能比比赛更加直接。

  储卫民:这次荷赛有两组作品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首先是这组亚洲区获得大奖的拍摄阿富汗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摄影师的表现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讲故事的方式。

  其中我觉得最强的是它这组的第二张照片,隐喻以及视觉元素特别丰富。比如左边呈冷色调的关闭着的铁门和坐在地上的妇女,与右边呈暖色调的开着门的食品店,在形式和视觉上都是相呼应的,让人非常直观就能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比如食物在阿富汗是不是就代表了某种权力,某种支配的力量?它的视觉语言以及组图的编辑和呈现上也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本届荷赛获得组照大奖的《阿富汗和平的代价》,讲述了2021年美军和盟军撤出阿富汗后,重新掌权,一些国家停止提供对阿富汗的援助,2022年的严重干旱加剧了阿富汗的经济危机,阿富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另外一组作品就是欧洲地区的长期项目《零耗能转型》,是关于全球变暖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议题。类似主题以前也有很多摄影师都拍过,比如全球各地的干旱、冰川融化等等,但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它的产业的思路在哪?摄影师Simone Tramonte拍摄了冰岛的热能工厂,以及法国一些在室内生产食物的基地,涵盖面很广。

  我也去看了一下对这位摄影师的报道,他其实最开始只拍冰岛,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路之后,他才把这个项目扩散到欧洲更广泛的维度中,这也给我未来的一些长期项目提供了拍摄思路上的方法论。比如我的下一组作品《中国绿能》,就是关注中国的新能源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方向的。

  郑新洽: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张中北美洲提名的《干枯的河流》,它就是那种非常直接的好看,像《西部世界》里的场景。另外就是刚才储卫民提到的阿富汗饼店的那张,公布全球大奖获得者的时候,我看到那个封面以为它会是单张的大奖,信息量太足了。

  《干枯的河流》2022年3月31日,三名工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照料蜂箱。由于缺少雨水和上游对水的需求增加,科罗拉多河的流量大幅减少,需要这些工人为蜜蜂“人工”供水。

  郑新洽:今年我投的是关于重庆山火的。它其实是一个全球高温山火下的议题,然后它又很有中国的特色,当时重庆的本地居民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参与到救火的行动中来,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其实是很少见的,所以我今年就是侧重于这个点去投的荷赛。

  我本来是选了一组照片投的组图,最后剩下一张不想浪费,就顺手投了单张,最后却反而是这个单张被调底了,让我觉得很意外。被调底的这张主要体现了许多当地百姓组成了传递必要物资的一个链条。

  2022年8月25日,重庆缙云山pp电子,志愿者们组成的“防火长城”。去年8月,重庆市有28个区县最高温突破40℃,40℃以上高温时间为15.8天,十余起山火先后发生。郑新洽/摄

  2022年8月25日,重庆市缙云山,开着越野摩托车的少年们穿梭在山路间,为一线灭火人员运送物资。他们身后,山上的火点浓烟四起。郑新洽/摄

  2022年8月26日,重庆市缙云山,骑手们在集散点进行短暂休整。在救援期间,这群骑手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郑新洽/摄

  2022年8月25日,重庆市缙云山,森林消防员在市民帮助下持水管朝火点喷水。郑新洽/摄

  2022年8月25日,中国重庆,缙云山山火持续数日,市民前来帮忙灭火。他们中一部分人在斜坡上排成人链往山上运送水、食物、灭火器等物资。(2023荷赛被调底)郑新洽/摄

  荷赛其实是我的一个执念,包括对于很多摄影记者来说,荷赛都是一个执念。每年如果有合适的照片的话,我都会投一两组。

  何伊宁:这组这张照片当时我们印象都挺深的。这次亚洲区收到了大量来自各个地区自然灾害中救助题材的照片,这张无论从视角上还是大家的关注度上,我们都坚持把它推到了最后。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但是因为评选的时间很短,像刚才新洽说的,各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人都去共同参与救助的这个点,如果不是由某一个对画面信息十分了解的评委作口头上的传达和解释,可能这张照片就不会被留到最后。

  郑新洽:谢谢,被调底之后没有入围,其实我心态挺好的,因为我觉得这张照片在视觉上的确是有不少缺陷的,比如说它看着就不够平衡,包括它的画幅。可能是因为我长期待在北京,对无人机的使用跟操作上其实没有特别游刃有余。

  微光: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你觉得能从每年荷赛的入围作品当中学到什么?

  郑新洽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我们日常工作的作品里面真正能算得上是好的摄影作品其实不多,更多的是服务于一种信息的传达。但对于我个人来说,除了大家一直说的新闻理想,其实我对摄影本身也是有追求的,我非常喜欢摄影。包括荷赛、POYi 这种偏纪实新闻类的摄影奖项,它是每年全球新闻摄影的精华。各大通讯社、报社每年年底会公布年度照片,每到这种时候我都会非常兴奋,也会得到很多启发。

  微光:近几年,荷赛在国内的热度似乎没有那么高了,你觉得从业者对荷赛的热情还在吗?变成按地区划分奖项之后,中国摄影师是否变得“摸不清”荷赛的“脉”了?

  郑新洽 :的确是热度在下降的。我觉得这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包括短视频和视频新闻的兴起,它不只影响到了新闻摄影,还影响到了整个摄影生态。

  荷赛的“脉”,其实我一直都摸不清。只是说每年有合适的我都会投一下,因为荷赛是我从业之前就非常喜欢的一个赛事。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国际性的交流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每当我去到一个新的事件现场,拍到一张我非常喜欢的照片,其实那个时候才是我最兴奋的时刻。

  最近人工智能特别火,很多人会看衰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我也尝试使用了一下AI,反而让我觉得新闻摄影更有它存在的必要跟价值。那些AI图片形成的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既定的、观众期望的东西,但新闻摄影当中,事件永远是不同的,新闻摄影的内容也都是我们过去的认知所想象不到的,所以我认为这些画面AI无法替代。

  摄影专题消博会 长租公寓 大湾区 时尚背后燕郊骑手父亲汉服梦 2021两会 外卖女骑手 就地过年 星火朝阳 “云端”相会 鸭绿江畔 深圳40年 西藏生活 毕业生求职 洪水中的家园 高考在七月 羊城地摊 棒球女孩 五环打工姐妹 候鸟归国路 凉山春天 康复之路 金银潭ICU 武汉重启 告别方舱 微博战疫 护肾小队 等待复苏

  影像思考2021荷赛疫情中的摄影记者(上) (下) 特朗普的35个封面 合影里的秘密 路见不平 如何“看”病毒 可视化调查 拍照时该笑吗 数字摄影半世纪 家暴照片 图像的秘密 肖像摄影 微光带你去看展 1 2 3大学生看两会 荷赛调底 女性摄影记者 POYi视觉编辑 emoji 旅游 捏脸大战 透纳奖 新闻中的视觉 东欧摄影 最大摄影收藏地 宝丽来工厂 摄影愚人

  中青摄影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西沙群岛 九江决口 百年告别铁矛暗房师退休了 2020年度照片

  漫画小口罩大历史合租生活与2020一同离开的人 疫苗动物模型十四五规划详解70年图鉴 凌晨四点的北京

  微光活动 微光 体验营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年度影展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图片名 客服